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現代人生活節奏快,壓力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容易影響卵巢和精子的功能,再加上大家越來越晚婚,黃金生育時間所剩不多,導致許多夫妻面臨懷孕困難,使「備孕」這個話題逐漸受到重視。建議夫妻雙方一起從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開始努力,從根本打造好體質。


在備孕期間,最重要的原則是「均衡」。不要刻意增加或減少特定食物,應多攝取各色蔬菜與水果,因為它們富含 植物多酚,有助於提升抗氧化力,保護卵子與精子免受自由基傷害。同時,蛋白質、全穀類、健康油脂也是維持荷爾蒙平衡的重要來源。
根據「2017–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」,台灣15–49歲育齡女性中,每5人就有1人有貧血問題。若想成功懷孕,應在備孕時期就補足與預防貧血相關的營養素:
營養素 | 食物來源 | 每日建議攝取量 |
葉酸 | 深綠色蔬菜、黃豆、瘦肉 | 400微克 |
鐵 | 海鮮、肝臟、紅色肉類
每日至少一碗深綠色蔬菜,並在飯後2小時內搭配含豐富維他命C的水果(橘子、芭樂、小番茄)幫助鐵吸收 | 15毫克 |
維生素B12 | 海鮮、肉類
素食者 蛋、奶類、海苔、紫菜片、海帶芽 | 2.4微克 |
加工食品和高糖高油高鹽飲食除了會增加體內的發炎物質,更和許多代謝疾病有關,例如: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。身體處在慢性發炎下,有可能會影響受孕和受精卵著床。
碘為身體必須營養素之一,在備孕、懷孕、哺乳期間也相當重要,有助於媽媽健康和寶寶成長。建議使用有含碘的鹽巴,以及烹調時加適量鹽調味,以滿足各階段需求量。

男性和女性體重過輕或過重,可能對受孕的成功率產生影響,建議維持在BMI 18.5~24之間。
未受控制的慢性疾病會影響精子/卵子品質,增加孕期風險。建議有懷孕機率的男性和女性,向您的醫師諮詢是否使用到致畸胎的藥物、備孕有關的控制目標。
香煙和酒精都會降低受孕機率、影響胚胎品質,提高畸胎的機率。建議不論男女,都要戒菸戒酒,更要遠離二手菸的危害。
運動能維持身體健康,在男性身上可以提升睪固酮和精蟲濃度,女生則能降低妊娠糖尿病的風險。
免洗餐具(例如:塑膠湯匙、紙杯等)遇到高溫、酸性、油脂會釋放環境賀爾蒙,對生殖有可能有影響。感熱紙也有環境賀爾蒙,建議將發票存入手機載具,避免接觸到感熱紙。
懷孕是雙方要一起共同努力的事,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能打造好的基礎,提升卵子和精子的品質。但若在正常性生活下,未採取避孕措施,一年後仍未受孕,建議積極尋求醫療協助,找出可能造成不孕的原因。
參考資料:
https://www.mohw.gov.tw/fp-5020-63112-1.html
撰稿營養師:陳姵妤營養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