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營養補充與日常保健中,益生菌已成為許多人關注的話題。然而,市面上益生菌產品種類繁多,菌株名稱也五花八門,究竟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,是個常讓人感到困惑的問題。不過別擔心!本文將帶你認識益生菌的基本概念、常見菌種分類與特色,並整理益生菌的相關常見問題,幫助你在選擇益生菌時,具備更全面的判斷依據!

 

益生菌是什麼?從WHO、FAO、ISAPP介紹帶你認識

「益生菌」一詞源自希臘文,意為「pro-life」,與「抗生素」(anti-life)有著相對含意,而益生菌的定義,是一類經適當劑量攝取後,能產生正面效益的活微生物。這個定義強調了「活的微生物」、「適當劑量」以及「對宿主產生效益」這三個關鍵要素。而另外針對WHO、FAO和ISAPP這三個組織,對於益生菌的定義觀點也都不同:

  • 世界衛生組織 (WHO) 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(FAO)的聯合定義

WHO和FAO將益生菌定義為:「活的微生物,當以足夠的量給予時,會賦予宿主正面的益處。」這個定義後來也被廣泛接受,並成為後續研究和產品開發的基礎。他們強調了益生菌必須是「活的」,並且需要達到「足夠的量」才能發揮作用。

  • 國際益生菌與益生質科學協會(ISAPP)的觀點

ISAPP是一個致力於益生菌與益生質科學研究的國際非營利組織,而ISAPP對於益生菌的定義與WHO、FAO的定義基本上是一致的,同樣強調了「活的微生物」以及「對宿主產生效益」的特性。此外ISAPP也深入探討了益生菌的鑑定、功能性評估以及安全性的重要性,強調了益生菌的特定性。


 

益生菌有什麼特性?多種功效特色帶你快速了解

益生菌對我們人體可是有著諸多好處,而根據茂盛醫院的資料顯示,益生菌更是帶有以下三大特別的特性存在!

👉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

我們的消化道中存在著數以兆計的微生物,包含好菌、壞菌以及伺機菌。當好菌數量不足,壞菌就可能佔據優勢,導致消化道運作失衡。益生菌的補充可以幫助菌叢回復平衡,調節生理機能。

👉改變細菌叢生態

益生菌在協助維持特定區域菌叢平衡方面,展現出了獨特的效益。益生菌,特別是某些乳酸桿菌,像是鼠李糖乳桿菌、捲曲乳桿菌等,能夠定殖並產生乳酸。乳酸能使環境維持在一個弱酸性狀態,這種酸性環境對於許多有害微生物的生長是不利的,可從而抑制它們的繁殖。

👉調整體質

消化道是體內重要的防護系統,約有七成以上的防護細胞集中於此。益生菌能夠幫助維持消化道內微生物群落的平衡,增加有益菌的多樣性,抑制潛在有害菌的生長。


 

益生菌種類解析:這些常見種類你都聽過嗎?

乳酸桿菌屬

乳酸桿菌屬是益生菌中最常見的一大類,它們能代謝糖類並產生乳酸,可幫助維持酸性環境,抑制有害菌生長。這個菌屬的分類近年來雖然有變動,但為方便理解,仍常統稱為「乳酸桿菌」,而常見的菌屬有嗜酸乳桿菌、鼠李糖乳桿菌與植物乳桿菌。

雙歧桿菌屬

雙歧桿菌屬是存在於人體,尤其是大段消化道中的重要益生菌,它們能產生乳酸和醋酸,對於維持消化道內的酸性環境和菌叢平衡至關重要。我們常聽到的乳雙歧桿菌、長雙歧桿菌、比菲德氏菌,都是屬於雙歧桿菌屬。

酵母菌屬

在益生菌領域,酵母菌屬中有一種菌株特別受到關注,它並非細菌,而是一種真菌,那就是「布拉酵母菌」。這種酵母菌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受抗生素影響,因此在服用抗生素期間也能保持活性有助於維持消化道機能。


 

(本段參考資料: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長庚醫院馬偕紀念醫院

益生菌種類怎麼選?常見益生菌問題總整理

❓哪些族群需要特別補充益生菌

雖然益生菌對大多數人都是安全的,但如果你是屬於消化道機能需要調整、長期面對壓力飲食不均衡以及經常使用特定藥物者,都可與營養師或醫師討論後,定期服用益生菌。

❓益生菌要吃多久才會有效果

益生菌發揮作用所需的時間因人而異,主要也受多種因素影響,包括個人體質、補充的益生菌種類與劑量和生活習慣等。不過有些人在開始補充益生菌後的幾天到一週內,可能會感受到消化的異樣感,這通常也屬正常現象。

❓益生菌什麼時候吃最好

益生菌的服用時間會影響其存活率,進而影響其效益。一般益生菌會建議空腹或睡前補充,這樣能提高菌種的存活率。不過,對於高存活率的菌種,無論空腹或飯後食用都可以,可以依照個人習慣安排補充。

❓益生菌的菌數越多越好嗎

益生菌的效益並非單純由菌數決定,而是由菌株種類、活菌數量、穩定性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。不同菌株的益生菌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效益。例如,某些菌株對消化道機能有較好效果,而另一些則可能更專注於調整體質。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菌株,比單純追求高菌數更重要!

 

(本段參考資料:財團法人大地之愛癌症基金會亞東紀念醫院


 

在了解了益生菌的定義、菌種分類以及不同菌株的特色後,相信大家在挑選益生菌產品時,也能有更清晰的參考依據了。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選擇,你可依據自身需求,參考產品中所含的菌屬與菌株種類,並留意來源與品質把關,適當補充益生菌,讓你在日常生活中輕鬆維持良好狀態!


 

本文其他參考資料

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. (2014)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ssociation for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scope and appropriate use of the term probiotic.

 

 


 撰稿營養師:林芝伶營養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