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數據顯示,台灣竟然有高達90%的民眾蔬果攝取量都沒有達到標準!現在外食文化盛行,每日吃不到蔬菜變成常見的現象,但對於健康而言,蔬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。許多人會問:「為什麼要吃蔬菜?」或「每天要吃多少蔬菜?」本文將深入探討蔬菜的好處、建議攝取量,加碼分享如何挑選和準備蔬菜,幫助我們提升免疫力和健康!

吃蔬菜好處多,吃多少才夠?營養師教你挑選及準備蔬菜方法!

吃蔬菜好處多,培養健康飲食提升免疫力!

你今天吃菜了嗎?趕快分享給你不吃蔬菜的朋友,吃蔬菜的五大好處!

✅ 減重助攻

蔬菜的體積大、熱量低,能有效增加飽足感,幫助減少每餐的總熱量攝取。對於想要控制體重的人來說,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。

✅ 腸道健康

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纖維,能促進腸道蠕動,縮短糞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,從而預防便秘,維持腸道健康。

✅ 皮膚水水

蔬菜含有許多維生素C,對於膠原蛋白的形成至關重要,有助於保持皮膚的彈性和水潤。

✅ 強壯骨骼

蔬菜中富含鈣和鎂等礦物質,這些成分有助於維持骨骼的健康,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。

✅ 避免水腫

蔬菜中的鉀能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鈉,從而減少水腫的情況,讓你感覺更輕盈。

 


 

每天要吃多少蔬菜才夠?成人小孩計算方法!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,成年人每天應該攝取至少400克的蔬菜和水果,這相當於每天五份的蔬菜和水果。而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,以我國「每日飲食指南」轉換成「我的餐盤」,將食物分成六類,並根據建議的份數分配,達到均衡飲食。其中蔬菜和水果應佔餐盤一半的份量,其中蔬菜比水果多,全榖雜糧與蔬菜一樣多。補充時也建議包含各種顏色和種類,以確保攝取多樣化的營養素。

 

建議蔬菜攝取量

成人:一份蔬菜生重約100克,約半碗飯的量,每日至少應攝取3-5份。

兒童:根據年齡和活動量,建議攝取1至2杯的蔬菜。

 

外食族快速評估小技巧

蔬菜煮熟後約佔飯碗的8分滿。

水果可抓一個拳頭的大小,或飯碗的8分滿

外食族怎麼吃青菜?五個懶人法輕鬆達標!

一日三餐總有外食的時候,跟你分享五個補菜小技巧,透過這些方法滿足一天的攝取量:

🥬加點一份燙青菜

🥬若是沒有燙青菜,可以選擇蔬菜類的涼拌小菜(青花菜、小黃瓜等)

🥬自助餐、火鍋店多選擇蔬菜類

🥬便利商店生菜沙拉、蔬果等即食產品

🥬不只綠色蔬菜,白蘿蔔、胡蘿蔔、青椒以及菇類,都是補充選手喔!


 

蔬菜怎麼挑?選對也要煮對,建議蔬菜料理方式!

大家都知道選擇新鮮、有機的蔬菜是最理想的,因為它們通常含有較少的農藥殘留,以下是營養師更深入的建議方式:


 

1️⃣選擇多樣化的顏色:不同顏色的蔬菜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,應盡量選擇多種顏色的蔬菜
 

2️⃣烹調方式:使用優質油炒蔬菜,保留更多營養價值。

 

3️⃣健康的調味料:選用橄欖油或香料等天然調味料,提升蔬菜的風味並降低身體的負擔。

 

 

⚠️營養師總結與提醒⚠️

💚攝取量建議:一份蔬菜生重約100克,約半碗飯的量,每日至少應攝取3-5份。

💚烹調方式:川燙蔬菜容易流失維生素C與鉀,使用優質油炒蔬菜保留更多的營養價值。

💚減重飲食順序小技巧:喝湯⏩青菜⏩肉類⏩澱粉,這樣能有效控制熱量攝取。

 

蔬菜在我們的飲食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,無論是增強免疫力、改善消化系統,還是降低慢性病風險,都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。每天攝取足夠的蔬菜,選擇多樣化的種類和顏色,並採用健康的烹調方式,將有助於提升我們的整體健康水平。讓我們從今天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,重視蔬菜的攝取,為健康加分!

 

審稿營養師:張安營養師